
(以下内容从万联证券《策略深度报告:北交所专精特新指数发布,关注专精特新企业配置机会》研报附件原文摘录)投资要点:北交所专精特新指数发布:北证专精特新指数为从北京证券交易所专精特新“小巨人”上市公司证券中选取市值最大的50只作为指数样本,以反映北交所专精特新上市公司证券整体表现的指数。北证专精特新指数是A股全市场首个专精特新指数,进一步体现了北交所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主战地的定位,引导投资者关注和支持创新能力强、成长潜力大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将更好地反映北交所专精特新上市公司的整体表现。我国强化科技创新,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发展:根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评估,2024年我国创新指数在G20成员国中排名第11位。创新能力实现突破。从发明专利看,2024年我国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为14件,提前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较2020年实现翻番。2019年以来,我国每年PCT申请量均超过美国、日本。2024年,我国PCT申请量突破7万件。2024年9月以来,中央出台系列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发展政策,主要聚焦于融资环境优化和数字化转型。融资方面,政策着力推动金融制度创新优化专精特新企业融资渠道与服务体系。数字化转型方面,政策优先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分类梯次开展数字化改造。第六批全国专精特新企业优势突出:2024年9月,全国各地陆续披露第六批专精特新企业名单。从汇总的数据看,第六批全国专精特新企业共计3012家,其中118家为上市公司。从已上市的企业所属行业分布看,按企业数量统计,前三大行业为汽车零部件、专用设备和半导体。盈利能力方面,2024年全国第六批专精特新已上市企业合计营业收入同比增长9.70%、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16.6%。近三年来,第六批专精特新已上市企业规模扩张速度较快,合计归母净利润逐年增加,同比增速波动较大。研发投入方面,从研发强度看,第六批专精特新已上市企业研发强度呈逐年上升趋势,各企业更加着力于增强创新能力。结合估值看,截至2025年6月30日,全国第六批专精特新已上市企业总体市盈率(PE-TTM)为78.37,高于北证上市公司总体市盈率,也高于专精特新企业所属申万二级行业整体市盈率,反映市场对专精特新企业的成长预期更高。在自动化设备及计算机设备领域,预计专精特新效应将更为显著,估值水平更高。专精特新并购重组案例增多,资源加速整合或带来配置机会:系列资本市场新政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尤其是科技类企业加大支持力度。监管层密集出台政策优化并购重组机制。截至6月30日,2025年以来,第六批专精特新已上市企业中共有36家披露并购重组事件,共有并购重组事件51起。一方面,在经济转型升级的背景下,传统行业或大型上市公司可通过并购较快获取技术优势、提升产品附加值,以实现自身转型。专精特新企业凭借其在细分领域的技术研发积累和创新能力,成为具有吸引力的标的。另一方面,部分优质专精特新企业面临融资渠道有限、规模扩张瓶颈等压力,被并购或成为其实现跨越式发展或资源整合的重要路径。投资建议:当前我国加快科技创新,研发强度、创新领域专业化程度、专利申请量等指标明显提高。同时,政策大力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发展,2024年9月以来,中央出台系列政策聚焦于改善专精特新企业融资环境优化和促进企业数字化转型。地方层面,多个省份已出台政策明确培育专精特新企业的系统举措。6月30日北证专精特新指数发布,新指数有望促进北交所指数产品扩容,丰富投资者选择。结合全国第六批专精特新小巨人情况看,已上市的小巨人公司盈利能力较强,估值提升、并购重组事件增多。后续预计专精特新效应将更为显著。建议关注:(1)同时纳入北证专精特新和北证50指数的成分股,专精特新成色更优,或将吸引更多被动资金配置。(2)北交所修订并购重组规则,上市公司并购重组或将增多。可关注专精特新企业并购重组配置机遇。风险因素:数据统计偏误;北交所流动性转弱;企业盈利不及预期;监管政策变化。
免费股票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